縣政協“民生議事堂”共謀留守老人增收新“雞”遇
“做大做強留守雞項目,需要充分吸取經驗教訓,進一步厘清雞苗從投放到銷售各環節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對策……”4月20日,一場“民生議事堂”專題協商活動在張村鄉熱烈開展,為張村鄉留守雞項目發展“把脈開方”,指明路徑。
張村鄉自2016年啟動“互聯網+留守雞”項目以來,連續8年免費發放幼崽,并提前認領回購,解決銷路問題,帶動留守老人增收。共計免費發放雞苗超17000羽,總價值達25萬元,助農增收200多萬元。
產業的做大做強需要“量質并舉”。眾所周知,品牌建設需久久為功,而品牌的倒塌可能只在頃刻,其中品質把控就是品牌的“生命線”。
“第一批很成功,但第二批就脫節了,產量跟不上,市場開拓也很難”“遇到以次充好的情況太傷口碑了”……針對會上提出的留守雞在規模形成、技術規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難題,圍繞“規?;薄皹藴驶薄胺N養結合”“質量把控”“品質認定”“數字賦能”等高頻詞,與會人員各抒己見,共商對策。
葉祥清 攝
“要以企業、基地的規?;瘶藴驶絹韼愚r戶的規范養殖?!笨h政協農資環委主任張小貴提出,要推動養殖方式從單家獨戶向標準化、基地化、規?;?、集約化轉變,以實現穩定高產。
“留守雞的品質把控涉及技術規范、養殖周期、運輸影響、烹調建議等很多方面,這些都要更規范、更明確,并且要用好‘數字溯源’手段,在‘掃碼認養’等方式上繼續深挖和優化,加強品控管理的數字化、可視化?!笨h政協委員、慶元縣海天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練正才說。
多渠道引入產業“領銜人”、依托結對幫扶挖掘資源、探索打開“月子中心”等針對性市場、多形式加強宣傳推介……縣政協委員、縣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科負責人楊芳也帶來了多方面的詳細建議。
童曉峰 攝
縣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所工作人員姚林宇則從養殖的疫病防控與用藥規范等方面分析現有問題,并給出專業建議。
就張村鄉留守雞項目的重振,縣政協副主席吳小軍表示,要建立“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提升規?;瘶藴驶?,立足品牌積淀與產業基礎,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并且嚴抓質量把控,做好服務工作,助推產業做大做強。